n110256

标签: 税收

潍坊寿光:“暖心社保”进工地,政策宣讲零距离

为加大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力度,提升社保公共服务水平,8月27日,潍坊寿光市社保中心“暖心社保”志愿服务队走进洛城街道建桥嘉苑建设项目工地,开展“全民参保·福暖万家”主题宣传活动,将社保政策送到工友身边。活动现场,...
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:“百姓宣传直通车”开进乡村 让政策“声”入民心

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:“百姓宣传直通车”开进乡村 让政策“声”入民心

为推动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基层,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,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“百姓宣传直通车”开进老谢庄村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,将政策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,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。...

长春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拟降低新建商品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

观点网讯:8月29日,长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《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拟降低新建商品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。根据公开资料整理,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,或第二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...

全通教育: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,半年报释放积极信号
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8月28日晚,全通教育(股票代码:300359)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,虽然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利润虽有所下滑,但是公司明确提出正紧抓政策红利与技术革新的交汇期,加快教育智能化布局,释放企业中长期发展潜力。...

金观平:加力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

联系同期的财政、外贸等数据,可以看出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,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当前,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,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,对宏观政策的实施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科学的宏观调控、有效的政府...

加力提升宏观政策实施效能

联系同期的财政、外贸等数据,可以看出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,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当前,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,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,对宏观政策的实施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科学的宏观调控、有效的政府...
哪一个省的烟民最爱国?评论区高赞回答是云南省。理由是:云南省烟草行业税收25

哪一个省的烟民最爱国?评论区高赞回答是云南省。理由是:云南省烟草行业税收25

哪一个省的烟民最爱国?评论区高赞回答是云南省。理由是:云南省烟草行业税收2500亿,遥遥领先,可以造2.5艘航母。其次是上海市1800亿,湖南省1036亿,湖北省1009亿,浙江省916亿。似乎很有道理,但好像又有点问题。我国烟草行业一年税收贡献1.2万亿,应该说,烟民最爱国[捂脸哭]
湖北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调整

湖北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调整

为保障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平稳有序实施,经研究,决定对我省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进行调整,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: 一、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 2025年我省汽车报废更新政策保持不变,继续实施。二、汽车置换更新政策调整...
明末江南士绅们为什么死抗朝廷税赋没有一点关心国家的意思?江南士绅:大明的税收关我

明末江南士绅们为什么死抗朝廷税赋没有一点关心国家的意思?江南士绅:大明的税收关我

明末江南士绅们为什么死抗朝廷税赋没有一点关心国家的意思?江南士绅:大明的税收关我什么事?税是不可能交的,这辈子不可能交,大清来了那也是皇权不下县,我还是这一亩三分地的土财主。叶方霭出生在1629年的江苏昆山,家里世代书香门第,他兄弟叶方恒也中了进士。从小他就埋头苦读,经史子集样样通晓。顺治十六年科举,他高中探花,和状元徐元文是同乡同榜,入朝当了翰林院编修,主要负责校订书籍和起草文书。那时候他风头正劲,朝廷里不少人看好他前途。可没想到,顺治十八年江南奏销案爆发,叶方霭因为欠税一文钱就被贬官两级,从翰林编修降成闲职。这事闹得沸沸扬扬,民间流传“探花不值一文钱”的说法。他上疏辩解,说自己田产就三斗七升五合,欠款太小,但朝廷不买账,直接驳回。从此他的仕途卡壳了好几年。贬谪后,叶方霭没彻底沉下去,康熙初年慢慢复起,先当侍讲,在讲堂给学生讲解经典。后来升到侍讲学士、礼部侍郎、刑部侍郎,处理各种政务。康熙十七年,他参与修撰《明史》,当上总裁官,和张玉书一起主持工作,审阅大量稿件。他的性格耿直,一生著述不少,《读书斋偶存稿》收集了他的诗文,风格绵丽幽深。朝鲜使臣来访,还重金求购他的作品。叶方霭一生起起落落,到1682年病逝,谥号文敏。他的经历典型反映了清初士绅的处境,顺治康熙两帝赏识他的学识,但奏销案的打击让他吃尽苦头。明朝中叶开始,江南士绅家族手握大片土地和财富,对朝廷粮税却总找借口推三阻四。他们觉得国家税收跟自家没啥关系,只管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当土财主。这种心态根深蒂固,主要因为地方上形成了集体默契,大家一起拖欠,层层包庇。地方官多是同类出身,不敢得罪这些有势力的家族。拖欠税款的方式很简单,先缴一部分,剩下用各种理由拖着,承诺明年补上,还立字据。可实际呢,从缴一半欠一半,渐渐到只缴两成甚至一分不给。为什么这么大胆?因为王朝有大赦的习惯,皇帝登基、生子或打胜仗,就会减免全国税收,欠款直接勾销。士绅们就专门等这个机会,大量欠税等着免掉。更过分的是,他们主动制造大赦理由。比如伪造祥瑞,上报朝廷求赦;或虚报灾情,说洪水毁田,地方官跟着上报,减税令下来,他们却没啥损失。遇上战乱,还勾结匪徒制造损失,减税获利最大。催税的吏员上门,他们雇穷人代受杖责,地方官睁眼闭眼。这种惯例让税款成了纸面数字,朝廷收不上来。北方农民因为税重起义,江南百姓日子过得去,但士绅操控舆论,鼓动大家一起抗税。他们压榨没背景的商人和小民来补缺口,地方官借名目加征。结果中央财政越来越空虚,军队缺饷,边疆吃紧,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。可士绅们呢,只顾自家田园,无视国事。这种自私行为,直接加剧了明朝的财政崩溃。清军入关后,一开始优待江南士绅,想稳住统治。顺治十七年,江宁巡抚朱国治上任,针对明末欠税,发起大规模清查,四府一县的士绅全造册,限期补缴。清廷以军饷为由,派兵帮忙,严惩不从的家伙。士绅想用老办法抵制,比如去孔庙哭诉官府苛刻,但直接被镇压。逮捕上万欠税者,抄家灭族的不少,革除功名的达一万三千多人。不管欠多欠少,一律重罚。叶方霭欠一文钱被举报,上疏辩解也没用,直接贬两级,授上林苑蕃育署丞,管些种植养殖的事。其他像徐元文兄弟也受牵连,江南士林人人自危,只能赶紧补缴欠款。前后近十年,清廷把税银全收齐,士绅再没拖欠的余地。这案子不光是为钱,还借机打压反清势力。支持清朝的轻罚,反对的就重惩,用欠税名义抓捕。江南士绅从明亡中侥幸活下来,却在清初被忌惮,官方史书禁录此案,他们私下只能叹气。叶方霭仕途中断几年后,康熙中复职,继续主持《明史》修撰,直至1682年去世。他的故事成了奏销案的缩影,江南士绅整体遭重创,从此低调许多。

“政策找人”让红利直达

据悉,该税务分局依托‌“数据画像+智能推送+定向辅导”‌精准服务模式,运用税收大数据筛选出符合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企业,通过税企互动平台等渠道推送政策,实现‌“政策找人”‌。同时,对政策执行以来的申报入库数据...